最新消息
2020醫療內窺鏡技術發展研討會盛大召開 | 2023-02-07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sohu.com/20201113/n543115875.shtml" 原標題:2020醫療內窺鏡技術發展研討會盛大召開2020年11月05日,由眾智·技服管家主辦的閉門活動《2020醫療內窺鏡技術發展研討會》在深圳盛大召開;吸引來自醫療內窺鏡行業300+多位專家和產業鏈上、下游廠商一起共同探討了內窺鏡的最新技術動態,并對未來市場應用與發展趁勢進行了交流。在大會致辭上,眾智·技服管家總經理毛成先生表示:內窺鏡行業的發展,在人工智能與5G網絡的推動下,正在往更多領域跨界發展,為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清控金信投資總監謝成先生在會上發表了《投資視角的光電子、AI技術和內鏡》的主題演講,謝先生表示,現在光電子走入到了數字孿生社會,是由AI驅動的共產主義。數字孿生社會表示數字無處不在,與時間動態緊密相連,并且數字化記錄過程,只有機器智能才能完成數字化孿生社會的運作。數字孿生社會依然由能耗、算力、帶寬、存儲等物理光電技術來支撐并作為行業基礎。因此光電子行業依然是未來數字孿生社會的核心部分,對制造業的拉動力十分巨強勁。光電子技術在醫療行業屬于主要的檢測、治療、遠程診療的重要硬件入口,而AI人工智能則開始切入到數據診斷環節中。目前在傳輸數字化,探頭復合化(CCD輸COMS,超薄鏡頭,超聲波),活檢現場化,診斷AI化,過程規范化環節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醫療行業屬于迭代慢,門檻高行業,因此行業創新潛力巨大。但也容易出現學術占位化,設備依賴化,習慣思維化的局限,因此只有打破技術邊界,降低行業成本,保證收益,融合創新,才更容易找到行業定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秦文健博士帶來了《基于多模智能計算的診療技術及臨床應用》主題演講。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有4000多名研究人員。AI診療在腫瘤治療的影像處理是臨床診斷與療效評估上有著重大的意義。圖像引導代表現在醫療器械的發展方向。影像引導技術是術前手術規劃、多模圖像配準等的主導技術,是多模態影像診斷的重要臨床工具,在引導介入、微創手術導航定位與預后評估等各個環節起到了關鍵作用。人工智能技術與多模態影像診斷技術融合是醫學影像分析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通過卷積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網絡來進行數據的精準、通用處理。如邊界感知與邊界約束算法對組織器官及腫瘤目標的定位與分析,多目標定義分析,大尺度影像分割等。AI人工智能診斷還需要多層級學習策略和遷移學習相結合,克服樣本不足的難題,利用跨模態生成方法實現跨模態圖像配準融合,提AI診療的效果。蘇州國科美潤達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大區經理梅艷嶺先生發表了《功能性腹腔鏡——熒光腹腔鏡在腹腔鏡中的未來和臨床應用》的主題演講。熒光腹腔鏡主要利用熒光臨床染色方法來進行,如同位素、熒光、物理、電子染色等技術。其中熒光染色是利用光致變色冷光劑進行,主要是840nm以上的非可見光波段,對組織進行定位。目前在臨床上分為單路原生熒光(熒光和白光同時采集)與融合熒光(熒光和白光分開采集兩種技術。美潤達則通過對原生熒光信息進行處理,來達到融合熒光的效果。國內一般采用引哚菁綠與血紅蛋白結合,并循環到靶標位進行定位與顯影,再由腔鏡采集圖像。腹腔鏡技術目前遇到的主要技術難題在4K8中10K高清影像傳輸技術、熒光白光齊焦變焦問題、熒光白光亮度相宜上。豪威集團Omnivision市場總監孟樹先生發表了《系統級醫用內窺鏡圖像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醫用鏡頭圖像傳感器芯片屬于豪威集團的重要業務部分,處于醫療行業應用第一的市場地位。豪威集團硬鏡、軟鏡、內窺鏡的圖像傳感器芯片都有附合醫規的主流產品與技術在市場上應用。小型化、高清化是目前行業的主要訴求,提高光電轉換效率是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豪威集團為了方便行業應用,把圖像傳感器、鏡頭模組、傳輸線及圖像處理主板進行了整合匹配方案。在圖像傳感器上,豪威集團還推出了晶圓級芯片與鏡頭一體化的產品,最小可以達到0.55X0.55mm,模組尺寸最小可達到0.65X0.65mm,為行業小型化應用提供了方便。在原生熒光內窺鏡技術上,豪威集團開發了RGB-IR濾光片芯片產品,可以同時采集可見光和近紅外熒光信息。武漢楚精靈愛爾博(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楊佳女士帶來了《人工智能醫療應用新方向.內鏡精靈》的主題演講,武漢楚精靈是愛爾博電外科的重要部分,是首個集成鏡質控與診斷數據人工智能AI診斷的系統解決方案,對于腫瘤形態與漏診率上幫助很大。內鏡精靈團隊已經通過超過百萬的圖像進行深度學習,在AI人工智能消化內鏡領域,學術達到了中國第一和國際第二的水平。內鏡精靈通過內鏡系統再與電刀系統適配協同工作,可以大幅提升消化道疾病的診斷、醫療、手術效果,預計中國內地有超過5萬套的市場空間。未來在遠程診療、消化病全程管理、大數據行業融合、醫與藥數據協作等方面與業界尋求合作,一起推動行業發展。武藏高科技株式會社總經理宮井.誠先生發表了《醫療內窺鏡點膠技術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武藏一直在業界推廣最先端的涂布技術,流體精密控制是武藏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智能手機制程工程中的涂布應用十分廣泛,如iPhone手機有350個點膠工位;汽車行業、車載部品也隨著智能汽車的推廣,也越來越多應用到涂布點膠工藝。涂布點膠工藝屬于行業共性技術,因此在醫療、生物行業也同樣有著廣大的市場空間。武藏為醫療、生物領域研發了大量的涂布點膠設備與技術,包括生物質成型與連接,電子器件成型與連接等,最細線寬可達18微米,對于器件小型化、超薄化十分有利。武藏為行業提供了打點、劃線、填充、涂層、成膜、繪圖、2.5D3D成型等膠體處理方案,通過計量系統與數控系統來精準控制膠量與加工尺寸,并形成了全球最全的點膠設備產品系列,可能根據不同的膠水、不同的精度要求,提供相應的設備解決方案。武藏還開發了復合功能系統,把涂布與后處理,如錫膏激光焊接、UV固化或檢測都可以集成在涂布平臺系統里面,生物、醫療領域廣泛應用在CT檢查、MRI、內窺鏡、膠囊鏡等產品的生產上,包括鏡頭組裝、固定、密封膠填充、FPC的組裝、外殼組裝等工序。鐳射沃激光產品經理丁順先生帶來了《微型成像模組激光焊接技術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在包括內窺鏡在內的微型成像模組加工方面,鐳射沃提供激光標記、激光切割、激光焊接、AOI檢測等制程設備。在微型成像模組加工的激光焊接制程上,鐳射沃主要提供錫球噴射送料與激光焊接成型激光噴錫球焊工藝,并可集成了在線自動分揀、在線AOI檢測功能。激光噴錫球焊工藝,通過氮氣保護和壓力推送錫球至加工位置,由內置激光線路把錫不過熔化后,氮氣加壓噴射在焊接位置上,每分鐘可以加工四個位置,約0.3秒完成焊接,屬于非接觸式、無助焊劑焊接方式,可以加工超細50微米直徑焊點,滿足熱敏感、空間小、禁污染的清潔焊接方式,良品率可達到99.8%,可節省行業80%以上的運營成本。南京圖格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汪彥剛博士發表了《內窺鏡成像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汪博士表示內窺鏡行業的核心是ISP+畫質增強,整個系統主要由鏡頭、光源、傳輸與顯示組成,實現采集、傳輸、顯示與應用等功能。其中光源、導光束需要過濾熱量,并保證色溫與顯色、亮度穩定;鏡頭要在畸變、光通量、均勻度、視場角上得到保證。在光電轉換環節,多SENSOR高性能、低溫燙傷低功耗、遠距離傳輸、抗電刀干擾、低輻射等,都是行業要克服和難點。ISP+圖像增強主要上涉及到很多算法,針對不同畫質調整需求進行組合匹配。圖格已經通過技術積累,有了30多種算法鏈。另外對于各種噪聲的類型分析與處理,如內部系統噪聲、時變噪聲、固定模式噪聲的時間域、空間域、時變域噪聲處理,也需要很多的調試。內窺鏡本質上是一個高品質的攝像頭,現在的產品遠沒有滿足醫療領域的需求,產品在開發難度和使用成本制約了大部分產品的應用。主流方案中,SOC簡單,但延時大反應慢,CPUGPU也是存在同樣的問題,目前行業對FPGA的需求較高,但是產品開發難度大,成本較高。圖格的目的是給醫生一雙惠眼,能夠給出高清、高速、穩定的圖像數據,做微創手術成像的引領者。歐卓斯醫療研發總監龐銘平先生帶來了《內窺鏡線材與模組精密焊接技術》的主題演講,內窺鏡線材與焊接方面,對生物兼容性以及信號傳輸性能都有著超高的要求。不管是一次性還是重復性線材,都需要滿足信號、電源傳輸、柔軟、消毒、生物兼容性、彎折次數等要求。歐卓斯可以按照不同的電源、信號、屏蔽、強度等不同增強需求,采用不同的材料來生產不同光電性參參數據的線材,另外除了可以定制各種線材外,還開發了兼容現在市場上所有鏡頭的通用線材。在線材與模組組裝焊接方面,歐卓期可以提供直焊與側焊產品,封裝過程中先用醫用環保膠固定焊點,再用UV膠固定環保膠與線材保護膠套,保證焊點不受外力影響;另外整個模組也可以加入插管、光源一起封裝。德國雪力銷售經理周創先生發表了《德國雪力內窺鏡和攝像產品技術》的主題演講,德國雪力在醫療領域可提供高端內窺鏡和攝像系統,如達芬奇機器人的3D內窺鏡與遠程操作臺攝像系統。雪力還提供3D愛因斯坦整套內窺鏡診療系統。此外,雪力為行業提供了0.3MM的超小內窺鏡,以及無耗材內窺鏡,并有完善的3D、4K鏡頭、全科室鏡頭與攝像成像系統,為全球醫療機構服務。憑借醫療內窺鏡、工業內窺鏡以及光學成像系統領域的積累,雪力醫用內窺鏡在使用壽命、耐高溫高壓、濾熱隔熱安全性等方面性能出色,可以滿足行業高溫消毒需求,因此雪力除了自有品牌外,還廣泛為行業提供貼牌產品服務,以及零組件產品供應。為實光電醫療創始人總經理曹后平先生帶來了《醫用內窺鏡耗材化和關鍵不見》的主題演講,為實光電醫療表示,讓醫院所有科室用上一次性內窺鏡是行業的主要訴求。曹總表示內窺鏡行業目前市場壟斷現象十分嚴重,國產化進程緩慢,行業使用成本十分昂貴,包括設備和維修成本都很高,消毒、滅菌、交叉感染風險很大,因此內鏡耗材化才能開啟多贏模式。目前國內醫療行業有很多的頂尖專家,積累大量的行業數據,并且有國際上的廠商把他們的資源產品化,所以國內內窺鏡行業發展潛力很大。如果內鏡耗材化后,國內醫療行業的學習成本、使用成本、維護成本都可以降下來,真正惠及整個醫療產業鏈和就診者。目前國際頂尖的供應商,沒有研發低價格低利潤一次性內窺鏡的動力,以免打壓自己的高端高利潤產品,所以一次性內窺鏡在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創新活動十分活躍。目前中國內地有四家一次性內鏡企業拿到了三類證,開啟了中國內地一次性內鏡元年。一次性內鏡模組量產關鍵主要要平衡性能、成本、批量、國產化等方面,超微型攝像模組是醫用內鏡關鍵部件,核心攝像頭模組原材料逐步實現國產化對于反壟斷、普惠社會有著重要意義。為實光電通過深度的產品適配開發,可以為醫療行業各科室定制各種光源、視角、光電性能的產品,在中國國內推廣一次內鏡上提供了很好的產業樣板。巨潮科技劉海泉先生發表了《醫用內窺顯示器的技術特點及選型》的主題演講,劉海泉先生是中國醫用顯示器的專家,他表示醫用顯示器最核心就是讓醫生看得清,看得懂。不過當前所有醫療顯示的國際標準,都是面向灰階顯示,但在彩色顯示上,彩色內窺顯示器的標準很難出臺,因為各種生物組織的顯像與顯示都有著不同的需求。顯示器的主要評價參數,高顯示性、色域與色溫。但從光源源頭上,光源就無法滿足高色域要求,所以內窺顯示系統有著天然的劣勢,顯示豐富度受限嚴重。內窺鏡在把光源轉換出來后的色溫,很難達到陽光色溫,所以內窺鏡系統出來的數據,難以在顯示器上還原準確。內窺顯示系統真正的核心是在原生圖像的調試上包括芯片、鏡頭、光導系統的校正,然后才能從軟件層面進行增強。而對于顯示器層面,真正的顯示特性是各視角下的一致性,才能避免操作過程中的色彩判別差異。至于一次性內鏡顯示系統的分辨率,主要還是受限于鏡頭分辨率,對于顯示器來講,PPI是主要指標。在往顯示器的傳輸上,光纖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所以行業的瓶頸依然是在攝像頭芯片與前端的攝像影像處理系統上,顯示器行業已經完全可以滿足醫療行業需求。與會期間,300多位行業各路精英還進行了熱烈的線下討論與市場對接活動,對醫療內窺鏡技術的技術發展與突破,內窺鏡的產業協作與整合,產品的市場應用與落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基于中國內鏡診療需求巨大,而國產內窺鏡產品技術升級、制造升級成為眼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增強國產企業的競爭力,推動內窺鏡產業技術發展、需求和供給雙側的革新,加速內窺鏡產業技術發展,眾智技服將于11月中旬攜眾多行業優秀企業啟動“2021醫療內窺鏡產業巡回調研活動”分別走進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深入企業考察,為企業提供供需對接以及技術對接,加速推動國產醫療企業崛起,拉近與國際醫療企業差距。 關鍵字標籤:borescope inspection pipin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