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案例來了!城市中的低密度園林式醫院——烏魯木齊第八人民醫院建設... | 2022-12-05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sohu.com/a/560563994_456030" 原標題:案例來了!城市中的低密度園林式醫院——烏魯木齊第八人民醫院建設項目烏魯木齊第八人民醫院建設項目位于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河馬泉片區,距離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19公里,距離烏魯木齊站146公里,距離烏魯木齊南站13公里。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為281.5畝,其中一期約為150畝,二期約為131.5畝。項目建成后可輻射烏魯木齊市區及周邊地區,可平衡東部區域醫療服務供求關系,將會極大提高當地醫療衛生條件。該項目主體醫療區按照三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旨在建成生態園林式醫院。一期建筑規模約為145000㎡,設置病床800張(包括國際醫療病區床位200張);二期規劃了康養、科研和特色專科等功能,設置床位1000張。此外,規劃了河馬泉新區傳染病醫院項目,占地面積為8000㎡,建筑面積為6000㎡。新時期的醫療建筑設計更趨于超前性、先進性、療愈性。該項目以建設生態型醫療環境為目標,力求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花園式醫療保健及生活大社區。一、院區建筑整體布局設計中按照“山水園林”的設計手法營造空間意境,在場地中心打造核心生態綠洲,周邊合理設置綜合醫療區、國際病房區、康養區、預留發展區,各區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描繪出一幅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畫卷。該項目綜合考慮了建設用地條件及周邊環境,充分挖掘土地開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出“核心帶動、軸線引領、組團聚合”的空間布局方案。將地塊分為南、北兩大片區,在南側片區布置綜合醫療區、國際醫療區。其中綜合醫療區布置于南側片區東側部分,占地面積最大,是整個醫院的核心診療區域,由門診醫技綜合樓及綜合病房樓組成。國際醫療區布置于南側片區西側部分,是開展特色化、國際化診療活動的重要場所,由國際醫療中心門診及醫療病房兩部分組成。國際醫學中心的病房包括3個病房組團,分別取意“松庭”“竹庭”及“梅庭”。曲折連接的國際醫療區建筑組團與位于院區核心位置的生態綠洲園林景觀互相滲透、相互烘托。在北側片區布置食堂報告廳綜合樓、行政科研綜合樓、綜合服務樓以及二期的康養、專科及科研中心。其中二期的專科、科研中心布置于片區東側,是綜合醫療區的功能延伸,與綜合病房樓呈線性對位關系;康養中心位于片區西側,獨立成區且有專屬出入口。綜合醫療區與國際醫療區建筑組團之間以親水休閑綠化中心相隔,同時運用園林空間的設計手法,打造富有生態氣質的療愈環境。沿南側城市主路打造具有連貫性的城市界面,運用中式坡屋頂連廊將綜合醫療區及國際醫療區串聯起來,既方便患者的轉移,又為城市創造出一條流暢的建筑景觀帶。二、立體交通網絡按照人車分流、潔污分流的原則,在場地南側設置綜合醫療區主入口及國際醫療區入口,在場地東側設置急診及探視入口,在場地北側布置后勤保障入口及污物出口。引入“地下快速通道”“雙層門廳”:將自院區主入口進入后的人行通道布置在地面層,將門診車流引導至負一層;探視及急診車輛經由東側探視入口進入院區,鄰近急診設置急診停車區域,鄰近病房設計探視停車區域;垃圾運輸車輛在固定時間段由北側污物出口進入院區,裝載完成后由同一出口駛離。自駕車輛由南側片區主入口進入后,通過交通回轉島轉向,由地下車庫入口進入地下室。在地下室設置門診、醫技、病房各自專屬的接駁島,患者下車后通過接駁島附近的垂直交通核到達各診療區域。診療結束后,就醫者及其家屬通過南側地下車庫出口駛離院區,與進車流線互不交叉。通過公交車、快速公交系統(BRT)、地鐵四號線等公共交通到達院區的就醫者可經場地東南側的門診廣場進入醫院。預留地下室與軌道交通的接口,當市政條件允許時,建立地鐵與地下室的直接聯系,乘地鐵就醫者可直接由地下空間進入院區。網約車、出租車等臨時送客車輛可在南側主入口中央服務大廳前落客,通過交通回轉島駛離院區。急診急救車輛通過東側專屬急診入口進入急診急救區域。員工車輛通過北側道路上的次入口進入院區,經地庫出入口進入停車區域。三、建筑形象為體現現代醫療建筑特點,建筑外觀設計遵循簡約、現代、具有地域性等原則,加強節奏感和體量感,使天際線平和而富有變化、立面完整而富有層次,以硬朗的橫向線條形成舒展流暢的建筑形態。標準層采用大面積條形窗與落地窗相結合的方式,虛實結合,形成良好的景觀視野。在建筑處理中盡量避免出現對視與干擾,同時在外觀上形成虛實對比,以增加層次。結合河馬泉片區城市設計的精神,在立面設計中充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整體呈現現代、大氣、典雅的建筑形象。采用中國傳統建筑三段式的處理方式,檐口出挑深遠,立面比例和諧。在入口空間設置挑空3層的中式雨篷,點綴中式元素,用斗拱柱式支撐,展現中式建筑的大氣磅礴。國際醫療區、康養區建筑多以柔和的建筑邊界、屋頂綠化、花園露臺等方式打造靈活的建筑形象。建筑底部以淡雅的米黃色為主,風格簡潔明快。底部材料以干掛石材為主,主體采用高級外墻磚與高級涂料相結合,細部處理精致、簡潔,避免過多的修飾,使建筑達到既典雅又明快的效果。四、景觀設計打造院區景觀內核,圍繞景觀內核展開建筑組團。各組團對內核的向心性決定了各個建筑對核心景觀利用的均好性。借景、框景、移步易景等傳統園林設計手法的運用使景觀內核與建筑的結合更為靈活生動,建筑之間、建筑與景觀之間、景觀與人之間都能展開良好的對話,為患者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治愈性氛圍。五、結束語我們試圖建立一套與地域文化相呼應、與中國文脈相契合的醫療空間設計體系。進入院區的患者除了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外,還可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并增強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同時,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健康綜合體的經營理念,以醫療為核心,產生聚集效應,將服務內容延伸到教學、科研、管理、預防、康復、健康教育等領域。內容來源:《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22年6期作者:田少斌仇夢圓鞏曉昆作者單位: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往期干貨:“絲路岐黃?山水長安”——西安市中醫醫院南院區建設工程~案例分享|魯西南地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設項目設計實踐來了~干貨分享|疫情防控下感染病房建設要點——以重慶兒童醫療中心感染病房建設為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責任編輯: 關鍵字標籤:商業空間設計風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