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李細田專欄】漫話保健食品的健康營養與養生健康 | 2022-04-22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20123/20220123A092XQ00.html" 漫話保健食品的健康營養與養生健康作者:李細田如今,人們生活好了,消費水平也水漲船高。逢年過節尤其是新春佳節,給老人送保健品也似乎成了見證兒女孝心的標志。其實,“民以食為天”,食物才是我們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多樣化的食物不斷涌現,人們面對各種食物已不是過去那種粗茶淡飯的生活,而是為了從食物中獲取更多的營養與健康。須知,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當下,健康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然而,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面對各種食物特別是具有誘惑力的“垃圾食品”趨之若鶩,卻忽略了飲食健康的重要性。這樣,諸如肥胖、“三高”等一系列的現代飲食病隨之出現,各種營養疾病也隨之而來。營養的食物是我們健康生活的根本保障,從飲食中獲得營養物質的同時,人們面臨飲食養生健康的困惑也越來越多。營養可以調控我們的健康。營養作為一個名詞術語眾所周知,但對它的確切定義卻未必人人透徹知悉。“營”在漢字里有多種釋義,其基本意思是謀求。“養”是保養、調養、頤養,與“營”組合就是養生或養身,即兩個字組在一起應當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謀求養生”。再確切地說,“營養”一詞比較完整的定義應當是:從食物中可以獲取的,身體必需的生物素叫做營養。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具體的描述“營養”可以說:機體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素和其他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構建組織器官、調節各種生理功能,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防病保健的過程。不同時代人體對營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貧困年代,蛋白質、脂肪、糖類是人體最缺少的,就是最好的營養。當今現代,蛋白質、脂肪、糖類在人體中嚴重超標,人體現在最缺乏的是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研究人體以及其他生物的營養問題的學問”被稱為營養學,這里不是本文探討的范疇,而保健食品的健康營養與養生健康這一門學問,卻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這從電視上常屢見不鮮的保健品廣告及藥店里琳瑯滿目的保健產品就可見一斑。人們對于養生的需求是越來越迫切,養生方式和方法更是種類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基于對中醫藥的信任,選擇中醫藥養生。當然,很多人也會迷信各種養生保健產品,以求達到長壽的目的。其實,如果把長壽比喻成蓋房子,護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營養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我們的脾腎功能,而非追求各種昂貴保健品及山珍海味。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最新通報稱: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我國的保健食品主要分為營養素補充劑和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兩類。保健食品與藥品最根本的區別就在于保健食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沒有確切的治療作用,不能用作治療疾病,所以“抑制腫瘤、輔助抑制腫瘤、抗突變、延緩衰老”這四項保健功能不再納入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據悉,我國保健品行業將在強監管下,逐步走向規范,“營養素補充劑”將得到更多企業的關注。未來保健品行業可能越來越是傾向于營養素補充劑,這也是和國際接軌。我們都知道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會失去一切,我們要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四個方面健全。WHO制訂的身體健康的初測十項標準: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勞;樂觀積極,承擔責任不挑剔;善于休閑,睡眠良好;適應各種環境,應變能力強;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傳染病;體重適中,體型比例協調;視力良好,反應靈敏,眼瞼不發炎;牙齒清潔,齒齦正常不出血;毛發有光澤,無頭屑;皮膚,肌肉有彈性,步履輕松有力。所以說,健康是包括兩個方面的,一是機體上的健康,二是精神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主要是由個人的思想觀念和情緒決定。而機體上的健康則主要決定于物質攝入是否滿足機體需求。機體健康首先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因為營養物質是維持生命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沒有這些營養物質,也就沒有生命,更沒有健康一說。故而,我們必須先滿足物質上的輸入需求,才能再去談健康。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明確哪些食品是保健品,但是人們往往腦子里第一印象自覺不自覺的就是保健食品一定能健康與養生的。保健產品到底能不能起到保健益壽的作用呢?從中醫來分析,保健品較之食品,其偏性當更多,若能以其偏性來調理人體陰陽五行的偏頗,則保健品當然可以幫人恢復健康。須知,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若以保健品代替食品,肯定行不通。保健品確實可補充某種成分,若不知人體氣血不足,則這些成分也不可能補得進去。說到底,養陽氣才是養生的根本!近些年來,國內外的各種保健品大行其道,國人亦相信保健品,認為吃保健品能讓自己健康起來。殊不知健康不是保健品可以補出來的,甚至可能是相反的作用。健康源自陰陽平衡、臟腑調和、氣血充足、經絡通暢、神明清爽,是自身養生得來的。若依賴保健品而肆意折騰自己的身體,不順應自然規律,健康必會受損。君不見,幾乎所有健康長壽的老人根本不是靠吃補藥或各種保健品,而是在于自己調節好飲食起居與精神狀態,關鍵在于他們自身陽氣充足與樂觀的心態!有人一生病就要吃各種藥物,而且他們認為價格高的療效就一定好;也有人平時無病也常吃各種保健品,他們覺得服用保健品能健康長壽。然而,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樣都不利于健康。其實,當我們生病了,有時不見得必須吃藥,調理一下飲食起居,往往能助康復;而保健品多含一些營養成分,從中醫來看,若機體陽氣不能氣化,吃再多的保健品,都補不進去,而且還會增加機體的負擔。要想健康,光想著吃藥是不行的,不如認真吃飯、睡覺、開心!有道是:保健食品莫忽悠,治病還是要吃藥!保健品,非藥品。說白了,保健品,顧名思義,就是能讓人健康的產品。預防大于治療,所以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很迷信保健品。可是,迷信價格昂貴的保健品的這些老年人,為什麼不能靜下心來好好睡覺,好好吃飯,每天保持一個好心情呢?而且,這些很便宜,基本不需要花錢購買,只要你想要!保持健康養生的方法很多,有人重視調理飲食,有的則堅持運動,有的習慣于早早睡覺……所有這些,都有助于保持好身體。但這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重視調暢心情,讓自己快樂起來。若能一直保持快樂的心態,這比吃各種補品、營養品或保健品更有益于健康。養生分許多方面,情志是重中之重。“心安則神安”,現代人壓力大、工作繁忙,許多疾病都是由情緒與情志造成的。所謂“病有千般,不離陰陽。人有萬種,總是名利”,治病養生時,不僅要適量的運動、食補等,我們在飲食的過程中既要做到營養的均衡,更重要的是去關注、安頓好自己的內心。總之,只有我們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平和的心態、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可以說才是最好的保健品,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作者簡介李細田,岳陽市新青年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省教師作家協會會員,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岳陽日報》《岳陽晚報》《湖南教育》《科教新報》《常德日報》等報刊。圖片:網絡 關鍵字標籤:https://jerosse.com.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