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吉利—中國進軍汽車市場的新代表 2017-10-09

5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在頭版頭條關註的主題各不相同。《解放報》今天邀請數名歷史學者,針對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慘案、朝鮮核試驗和導彈研發等種種危機事態,試圖從歷史的角度解讀今日喧鬧紛雜世界動態。該報指出,雖然歷史不能預言未來,但卻可以幫助理解現在。該報的社論文章就此寫道,歷史學者的作用是理解今日與昨日有何不同,今日又如何是邁向沒有預設腳本的未來的過渡…… 《費加羅報》在回顧該報文學特刊復刊70周年的同時,重點關註法國審計院關於教育政策的審議報告,特別凸出這份報告對法國教育體系的批評,諸如師資隊伍龐大、墨守成規、僵化教條等等。該報特別為此發表社論文章,認為這份報告描繪出法國教育體系的巨大浪費。 財經報刊《回聲報》特別關註的話題是歐盟委員會向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追討避稅所得巨款。歐盟委員會近期立場堅定地向網絡巨頭追索應得的稅款。 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則針對法德兩國龍頭企業阿爾斯通與西門子合並行動在法國輿論中引發的不安,特別發表長篇報道,強調法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並非處境被動,近年來在境外也同樣有收購他國企業的行動。 法共《人道報》頭版頭條今天再度關註難民問題,借助國際特赦組織關於法國難民事務管理部門作為的報告,批評馬克龍政府將部分難民遣送回阿富汗的做法。 各報繼續在國際版關註西班牙中央政府與加泰羅尼亞地方政府圍繞獨立議題的緊張關系。此外,《費加羅報》關註美國駐古巴外交人員遭受莫名聲波襲擊事件的進展、德國《明鏡》周刊對社會民主黨今年9月大選慘敗的調查與分析、英國脫歐背景下,法國與澳大利亞關系的改善等等。《解放報》介紹了伊拉克總理對巴黎的訪問。《回聲報》特別報道印度尋求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努力以及法國企業在印度能源和運輸領域面對的機遇。 吉利 中國進軍汽車市場的新代表 關於中國,《回聲報》發表長篇報道,介紹中國吉利汽車集團的成功。文章將這家15年前尚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向中國第壹大汽車品牌的飛躍看作是中國在汽車制造領域的攻勢的象征。該報駐京記者的文章介紹了吉利集團的發展過程,指出,與上海汽車集團、東風汽車集團等國企不同,吉利從未與外國企業合資辦廠,而是直接收購了壹家西方企業,在2010年出手1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福特汽車旗下的沃爾沃。當時,分析人士曾預言,沃爾沃將從此消失,沒有人當時能想象這個百年老店在壹個中國的無名企業手中會有未來發展。並購行動的確並非壹帆風順,但還是取得了成果。吉利集團由此掌握了這個著名品牌以及相關技術。如今分析人士認為,吉利集團讓沃爾沃保持了本色,讓沃爾沃保留了很大的獨立空間,也沒有過渡顛覆企業管理,工程師得以繼續集中精力工作。文章指出,吉利雖是私營企業,但企業戰略卻響應著中國政府打造世界級龍頭企業的號召,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文章引述中國車質網壹名評論人士指出,沃爾沃通過吉利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並同時得以進入中國市場。壹名業內人士向《回聲報》記者表示,吉利集團在知識分享與企業自主性之間找到了壹個合理的平衡,使得兩家企業均從中獲益。2016年沃爾沃銷量和盈利均打破紀錄。而吉利的中國品牌也在沃爾沃前首席設計師的領導下重組,產品銷量因此上升,盈利改善。《回聲報》駐京記者認為,吉利集團是中國少有的既能在國內市場成功又能在海外並購的企業。企業創辦人李書福的雄心是讓吉利集團在2020年躋身世界10大汽車集團的行列。《回聲報》簡短介紹了李書福的創業道路,指出,如今被稱作是中國的亨利•福特的李書福原本靠婚禮攝影謀生,但這個農民的兒子看準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但文章也指出,盡管吉利集團自稱已進入23個國家的市場,但其實實力有限,2016年汽車出口量不足兩萬兩千輛,只占企業總銷售量的3%

更多詳細資料:婚攝優哥

文章来源:http://cn.rfi.fr/%E4%B8%AD%E5%9B%BD/20171005-%E5%90%89%E5%88%A9%E4%B8%AD%E5%9B%BD%E8%BF%9B%E5%86%9B%E6%B1%BD%E8%BD%A6%E5%B8%82%E5%9C%BA%E7%9A%84%E6%96%B0%E4%BB%A3%E8%A1%A8

Provide various brands of air-conditioning, such as Daikin air-conditioning, Hitachi air-conditioning.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air-conditioning,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brands of air-conditioners.